寺廟中的石獸貔貅

傳說中貔貅是龍生九子的第九子,能騰云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更兼有辟邪擋煞,鎮(zhèn)宅之威力。龍生九子,神通不一。其子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甲形如麒麟,取而獸之優(yōu),有口無尻,吞萬物而不瀉。在民間傳說貔貅能使好人家,一夜致富的精靈——皮拉狐。為招財驅兇瑞獸。
貔貅是中國的神話當中的動物,它能騰云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更兼有辟邪擋煞,鎮(zhèn)宅的威力。它主要使用的是天然的優(yōu)質(zhì)天青墨玉、霞玉、緬甸玉、漢白玉、墨玉、佘太玉、砂巖、 大理石、花崗石、銀灰白石、雪花白等石材玉料,雕刻成各類藝術用品和擺件的貔貅。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后,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很多中國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此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