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鼓門墩

石門墩就是石雕門墩雕塑、石門墩還可以叫做門座、門臺、門鼓,是用于中國傳統民居,特別是四合院的大門底部,起到支撐門框,門軸作用的一個石質的構件。石雕門墩在古代非常多見。門墩雕塑通常由須彌座,抱鼓或方箱,以及獸吻或獅子(有說是狻猊)幾部分構成。根據門樓的形制不同門墩的形制也有差異。
石雕門墩實際是門枕石或抱鼓石的通稱或俗稱,以書箱型和鼓型居多,在展出的門墩中還可見到不加抱鼓石的門枕或兩個抱鼓組合的滾墩式門墩。有的兩層,有的三層,有的頂部還雕有代表祥瑞的獅子。這些變化隱含的是門墩主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和等級。
根據相關記載很久以前有勢的大戶人家講究在門前擺上一對漢白玉雕的大石獅子,通常是雄獅居左,右爪下踩著繡球,被稱為“獅子滾繡球”;雌獅居右,左爪下是一只幼獅,叫做“少師少帥”,意思是子嗣昌盛,世代高官。民間語言習俗,東、西、南、北與天、地,合起來稱為"六合",泛指天下。門墩上雕鹿、鶴兩種動物及花卉,利用“鹿”“六”、“鶴”“合”諧音,與象征春天地花卉一起,表示“六合同春”的涵義。從上面我們都可以知道石雕門墩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