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銅香爐

香爐起源于何時,尚未有定論,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制始于此。"香爐在華人社會歷史久遠,本來只供焚香用,后來被愛好古物的人收藏,成了人們玩賞的古董和藝術品了。于是,年代久遠、質料名貴、雕工精美的銅香爐,價值不菲,已失去焚香供養(yǎng)的意義了。
銅香爐除了它本身的實用性外,它的藝術構造和花紋都能反映出各時代的文人雅士的時尚特點。銅香爐的這種特點充分證明了銅香爐的收藏價值隨著時代發(fā)展越來越高的理由。而現(xiàn)代銅香爐本以仿古居多,雖然質地相同但是不同時代的能工巧匠們卻把他們做成了作成種種形式。圍繞香爐的自身意義在演變,大膽創(chuàng)新,造型新穎,比例協(xié)調大方,比起古代香爐,添加了一份活力,加濃了些色調,更加象征著國家的文化底蘊。
銅香爐的鼎盛時期是宣德年間的,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創(chuàng)可后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宣德爐成為香爐的通稱。宣德爐過數(shù)百 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宣德爐色澤蘊藏于內,映出黯淡奇光,燦爛自然、柔和,輕輕擦拭,便泛出光澤,現(xiàn)代銅香爐本以仿古居多,雖然質地相同但是不同時代的 能工巧匠們卻把他們做成了作成種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