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銅廟宇香爐

香爐,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門法物,也是華人家庭中必備的供具。中華民族文化開發(fā)得很早,古時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穢,所以古人讀書彈琴,喜歡先焚一爐香,可以凈雜念而使精神集中。重視欽水思源,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來,華人都拜天地神祗,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祭拜儀式中的一個主要項目,香爐就派上用場了。印度民族也流行熏香,娑羅門教也有燒香的習慣,佛教傳到中國,很快就能溶入華人社會,中國的香爐,就進入佛教的殿堂了。
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具,(西關銅藝)香爐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歷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爐、手爐、香斗、臥爐、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以及熏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香爐使用的質料主要包括銅、陶瓷、金銀、竹木器、琺瑯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種,或熏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形狀上常見為方形或圓形,方形的香爐一般有四足;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后放置。
香爐起源于何時,尚未有定論,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制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