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銅雕塑

魯迅生于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周家做官經商,人丁昌盛,至魯迅出世,周家已分居三處,彼此照應,儼然大戶。魯迅的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由翰林改官,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后任北京任內閣中書,對魯迅教育十分開通。魯迅的父親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閑居在家。后因肺結核而死。魯迅的母親魯瑞(1858~1943)是紹興當?shù)嘏e人魯希曾孫女,思想頗為開通,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能力。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的民族英雄。(毛澤東評價)他的特別之處在于很少批評外國侵略者,而只批評自己的民族。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下,勇敢的面對現(xiàn)實,確確實實的活著,不自欺,魯迅認為是頭等大事。 魯迅同時倡導拿來主義,外國的一切東西都可以拿過來,并且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要使自己成為這些東西的新主人。(呂正慧評價)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fā)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里。(葉圣陶評價)或許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魯迅的形象都被塑造為橫眉冷對,好像不橫眉冷對就不是真正的魯迅、社會需要的魯迅。的確,魯迅是愛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說魯迅沒有普通人的情感,沒有他溫和、慈愛的那一面。